校友风采

Alumni Office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我校杰出校友--张鹏举 |“走向文化自信的当代建筑”沙龙分享

发布日期:2022-10-03    作者:     来源: CA当代建筑     点击:

张鹏举,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杰出校友。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9月27日,应“CA当代建筑”邀请,作沙龙分享。

 

 

崔愷院士邀请我参加这个活动,或许是因为我处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地域,做的建筑设计所呈现的状态也经常被认为与地域文化相关。

从创作的角度,我更在意我设计的建筑是自然生成的,而不是有意表达某种意义,即建筑是“生成”,而非“表现”。这是我关于文化、地域性这样一些命题的一贯看法。对此,我们常常会回望过去,过去的地域文化表达出来的状态是非常清晰、自明、有特色的。那么地域文化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我的理解是人的需求与建造能力,以及与建造条件高度适配后的一个结果。也就是说,采取的建造方式与需求、能力和条件高度适配后,自然就会形成一种清晰、自明的地域性文化特征。

文化是通过载体表达出来的,而载体生存结构的一切适配体系都可以被理解为文化。建筑作为一种特定的载体,自身文化的生成就是需求与能力、条件高度适配之后的一种呈现。比如:蒙古包是蒙古族特定的游牧生活方式与他们的能力及建造条件高度适配、长时间凝练之后的结果。

这就涉及了建筑文化。我们发现蒙古包自有其产生的内生机制,特定的需求、建造条件及建造能力,在时间的长河中达成了形式上的稳定与和谐。然而,基于当下建筑创作的维度来谈文化,与过去对照,现在的建造能力变得非常强大,而人的需求也变得极其多元,背景条件虽有一些是相对稳定的,如地理气候环境,但也有一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自然环境、建筑的状态就和过去完全不一样。新时代的地域文化、建筑文化到底应该是怎样的状态?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它一定不会是像过去那样如此清晰、自明的,它一定是多元的,它的形式一定不是一种非常易于识别的状态,这种文化如果被表达的话,它一定是“活”的状态。所以,我们当下的创作要挖掘或承袭建筑当中的这种内生机制,从策略的相适中找到结合点,即从建造手段与需求、能力及条件的相适中得到自洽。如果能够形成这样一种自洽的状态,就会形成当下建筑文化应该有的样貌,或者当下建筑文化应该表达的状态。当然,这个前提是一定有一个与其相适的问题,相适的前提又应该是真诚的态度。

刚才我们提到建造方式与条件的自洽,与气候的自洽,与材料资源的自洽,都属于理性层面的逻辑自洽,但是我们也知道建筑设计一定是含有感性因素的,很多时候甚至是从感性开始的。所以,还有一个广义的逻辑,即包含感性在内的逻辑,建筑师自身情感的投入与理性层面的逻辑也要彼此通恰,避免过度的“形式化”——把人和建筑分割开来,从而忽略材料、空间、气味、触觉等信息,这个时候会真正出现当下地域建筑文化的表达。地域文化不应被看作一个充满限制的“圈”,而应被看作一个起点,最终能够尽可能地让建筑回到大地之上。

所以,在我看来,当下建筑创作对待文化的态度首先是“活”的,其次它并非“表现”而是一种“生成”,其结果一定不是一种统一的形式、风格,而是多元的。

上一条: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校友风采——张鹏举 下一条:全国高等学校就业创业典型人物事迹-2019届毕业生周东昊校友

关闭